為進一步提升我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育人能力,推動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的創新轉型,我校于7月7日至10日在清華大學科技園成功舉辦新醫科背景下教學設計創新暨中青年骨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專題定制研修班。30余名中青年骨干教師赴京參加了本次培訓。

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裘瑩,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長聘副教授李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熊慶旭教授,北京大學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研究員程化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育處處長、第六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醫科組一等獎獲得者趙一馨,北京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黃輝教授擔任本次研修班的主講教師。我校學員通過專家講座、案例分享、研討學習、經驗交流和教學設計工作坊等形式全程參與并進行教學設計成果交流展示。
7月7日上午,研修班舉行開班典禮。我校教師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利榮致開班辭,代表汾陽學院全體學員對各位培訓專家和清華大學學堂在線表達了誠摯的問候和感謝,同時勉勵我校學員要常學常新、篤行實干、教書育人、擔當作為。學員代表仲朝陽發言表示要倍加珍惜學習機會,在教與學中深耕、磨煉,發揚自身優勢,提升教學水平。

隨后,李蕉副教授以“大班課堂教學實踐及過程性評價”為主題分享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堂互動設計與相應的評價體系創新實踐案例。她認為,教學設計要成為起承轉合的“格律詩”,進而實現師生之間的知識聯動、思考聯動、現實聯動和時空聯動,成就樂在其中的、余音裊裊的“學”與“問”,“教”與“評”。

7月7日下午,我校學員在清華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辦公室主任苗蔚的帶領下,參觀了基礎醫學教學中心、生物醫學工程系教學中心、免疫學研究所、以及傅陽心講習教授和常智杰教授的實驗室。苗蔚主任介紹了清華大學醫學院的基本概況、人才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情況。各教學中心和實驗室的負責人介紹了醫學院的科研成果和醫學實驗教學內容及成效。陳利榮副主任介紹了汾陽學院的發展歷史、辦學特色、學生培養和教師發展等情況,期待未來能在師德師風教育及教師發展方面和清華大學醫學院進一步開展交流與合作。

7月8日上午,裘瑩教授就“探案式病理學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學員們進行了分享交流?!盎旌鲜浇虒W金課”不只是展示“鹽”入水后的樣子,而是要探索加“鹽”的方法和尺度,構建“混合——分層——進階”的課程線,挖掘和演繹課程顯性知識背后的隱性價值、實現知識和能力的統一。

下午,熊慶旭教授圍繞“教學創新的原則、基礎、方法和實施”做專題講解。教學創新是教學基本功的發展與突破。學生的提問和教師的反思是教學創新的兩大源泉。師生要同頻共振,在知識、能力、思維和思政四個層次上精準發力。

教學是一場關于“目標”和“情感”的雙向奔赴。7月9日上午,程化琴研究員依據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結合手術前后病人護理案例,講解了制定表現性教學目標的SMART原則、評價教學目標達成度的ABCD原則。她認為,教學目標要體現意義感與效能感,要觸動學生發散思維,引發學生情感共鳴。

7月9日下午,趙一馨老師結合自身參加第六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并榮獲醫科組一等獎的參賽經歷和參賽案例,向學員們解讀了青教賽的賽程賽制和評分細則,重點講解了課程思政融入醫學專業課程的方法、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規范與提升、參賽選題與難度調整等備賽經驗,為我校學員提供了直接的借鑒。

7月10日上午,黃輝教授介紹了“基于BOPPPS成果導向有效教學結構”的六個環節,通過“憶一憶”、“寫一寫”、“貼一貼”、“排排看”等趣味活動和ISW微課示范,讓我校學員們不知不覺掌握了有效教學的核心要點。下午,學員們以相近學科分組,按照小組任務,集體討論確定課程主題,運用BOPPPS模型完成十分鐘的迷你課程設計,并由小組代表匯報展示,黃教授組織進行組間互評、交流答疑和深度指導。



我校黨委委員、副院長陳振文參加了結業儀式并總結講話。他指出,本次定制式研修班針對我校中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的能力提升,研修內容涵蓋了師德師風養成、教學設計和創新實踐、課程思政融入、教學評價與反思、專業能力及素養提升等項目,是一次思維碰撞與教學創新之旅。主講專家用心用情指導我校教師更深層次地理解新醫科背景下的教學理念并進行教學創新實踐,助力我校師資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發展。各位學員回校后要及時消化學習內容,積極運用到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時刻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員們紛紛表示要把本次研修的靈感與思路帶回我校,用教學設計與創新的魅力感知、感動和感化學生,做有才情、有感情、有熱情的新時代汾院教師,大力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來源:教師發展中心